萧玄烨任他进了自己寝殿,睡下时,他忽道:“我希望你不是。”
彼时正在理他衣衫谢千弦不由得一愣,一下也没听出他这一句说的是什么,待到烛火熄灭,他云里雾里的走到外阁,才想起那一句他回答的是什么。
萧玄烨已经确定了明日会带他上朝,算是他这辈子第一次踏进瀛国的朝堂。
这一夜,他格外的兴奋,同时也谨慎思索着,瀛国的朝局错综复杂,而眼下外患逼近,当务之急,必是如何应对明怀玉合纵之事。
可越是混乱的时刻,就越容易出错,芈浔在此处扎根三年,那是谁在与他暗中勾结呢?
……
翌日清晨,萧玄烨终于带着谢千弦上了朝,他虽只是侍读,但因着萧玄烨太子的身份,他依旧站在他身边。
瀛君还未现身,百官陆陆续续进了太极殿,从殷闻礼这等人物身上,谢千弦自然讨不到什么好脸,随后沈砚辞入内,他似乎有些惊讶,谢千弦于是朝他淡然一笑。
他轻踮起脚,伏在萧玄烨耳边说了一句话,这小动作自然逃不过殷闻礼的法眼,然而他也听不见什么。
“君上到!”
随着王礼一声呐喊,瀛君步入了正殿。
“君上万年!”
“众卿免礼。”瀛君随意瞥了眼底下,就看见太子身边多了个人,他倒是有些欣慰。
上卿姚修筠上前一步,道:“君上,斥侯来报,荀子已到齐国,晚于明怀玉一步,明怀玉被齐公奉为上宾,齐公却不愿接见我瀛国的使臣,臣以为,齐公已经答应了明怀玉的合纵之约。”
“君上,”萧玄烨也跨出一步,“臣以为,眼下情景,不该只考虑齐国。”
“说来听听。”
“若齐国参与合纵,届时西境之人必定趁乱而入,西境无需与齐国结盟,就会令我们腹背受敌。”
众臣细细思索着,西境九部,这些年来,中原各国只有瀛国一直援助都护府,有这都护府挡在前面,多少年来都相安无事,可野马终究是野马,如何比的了家禽?
瀛君仔细打量着萧玄烨,在众臣的怀疑下,隐隐试探道:“太子的想法,很好。”
“回君上,”萧玄烨波澜不惊:“臣不敢居功,这是太子府侍读李寒之的主张。”
“哦?”瀛君眉头一挑,“那李寒之何在?”
谢千弦于是跨出一步,恭敬道:“臣李寒之,见过君上。”
“这既是你的想法,那你说说,你要如何解决?”
“回君上,”谢千弦抬起头,气定神闲:“臣以为,如若齐国带领各国向瀛国宣战,我瀛国首先没有可与裴子尚一较高下的将才,其次,如若此时西境再从中做梗,此战,瀛国必败。”
“所以臣以为,当再派使臣出使齐国,无论齐公是否答应,都是为我们处理西境之事拖延时间,而要不留伤亡的解决西境一事,最好的办法,当属和亲!”
“和亲…”
“不错,其一,若是双方和亲,瀛国不必再有后顾之忧,其二,可以借此打开塞外通商之道,西部何愁不能富裕?”
众臣面面相觑,与西境异族之人和亲,那是未有之先例,而古来和亲之事,为表诚意,双方都是选取最尊贵的血统。
瀛国的嫡系一脉只剩太子萧玄烨,此乃国之王储,如若太子妃是异族的公主,那未来王室的血脉岂非也有了外族?
奉阳君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不过他仍然清楚,和亲确实是个好方法,只是得换个法子,“君上,臣以为,太子殿下为王储,其王妃可以是中原任何一国的公主,但若是外族,必定混乱王室血脉,不若选取一位公主拜入先国夫人名下,作为嫡公主去和亲?”
瀛君捻着佛珠,一时间没有开口,却在暗暗观察着萧玄烨的神情,奉阳君所说确实是个解法,他也愿意,虽然萧玄烨的想法决定不了什么,可他作为国君,要看到自己的继承人有没有这份魄力。
“君上,”殷闻礼终于站出来,“臣以为,众公主中,三公主已至适婚之龄,若要选取一位公主和亲,三公主当是最佳人选。”
上官明睿瞥了眼殷闻礼,要知道那三公主可是殷夫人所生,分明是要打太子的脸。
萧玄烨不说话,他知道所有人都在等他开口,这嫡系的光荣是他用生命在守护的东西,他知道孩子都是无辜的,可将那个女人的女儿纳入嫡系中代替自己妹妹的位置,他无论如何也松不了这个口。
谁都可以,殷夫人的孩子,不行……
谢千弦看出他的为难,道:“君上,臣以为,为表心意,并不是要嫡公主不可,君上的女儿个个都尊贵无比,不如让西境使臣自己挑选,这何尝不显得瀛国的诚意?”
瀛君长嗯一声,眼神却始终没有离开萧玄烨,良久,他才道:“寡人会修一封国书,邀请西境使臣,至于和亲一事…”
瀛君的眼神往下一扫,似乎在寻找着那个合适的目标,萧玄璟当即站了出来,道:“请君上准允,臣愿主持和亲一事,定不让君上失望。”
“回君上!”上官明睿跨出一步,“老臣以为,我们已经没有嫡公主,为表诚意,当由太子接待西境使臣。”
廷尉薛雁回此时也站了出来,道:“臣以为,太子殿下身份尊贵,西境不过蕞而小邦,若是由太子殿下亲自接见,岂非显得我们有求于人,低人一等?”
于是,众臣一时争吵不休,瀛君看得出,这无非又是两派的争执,可他作为君主自然知道轻重缓急,此事,还是要让太子去办的。
这事敲定,瀛君又问:“李寒之,你方才说要再派一位使臣出使齐国,寡人想听听,若是你,你想怎么说动齐公?”
谢千弦面不改色,在众臣揣度的眼光中,徐徐道:“臣斗胆,敢问君上,相王[2]如何?”
此言一出,瀛君倒吸一口凉气,不由得坐的端正起来,要好好看一看这个所谓的李寒之。
众臣也是大惊,此前只有越与卫称王,如今既提出与齐国互认为王,那从此天下,便又多二王。
可无论是臣工还是瀛君都明白,这或许是瀛国称王的最佳时机。
齐有鱼盐之利,兵强马壮,南濒大海,北界中原,地广民众,国势鼎盛,实有兼并之志。
瀛据关西,沃野千里,山川险固,民风剽悍,国势日盛,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然齐公为周室宗亲,故一直没有称王,可齐公想要这顶王冠,可不是一两日了。
而瀛先祖因替周室养马有功而得到的封地,与其它国来看不过是养马的家奴,总被中原各国轻视,但若与齐相王,便是互为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