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巴巴

繁体版 简体版
剧情巴巴 > [三国]主公又要跑路了 > 第18章 第十八章

第18章 第十八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雁门陷落的消息以超乎想象的速度传遍天下,瞬时压过在陈留磨蹭好几个月依旧吃吃喝喝没干正事的讨董联盟的风头。

除了背后不经意间的推波助澜,更重要的还是这件事本身的含义——

南匈奴居、然、敢、叛!

还是这么赤裸裸的、毫无余地的、连遮掩都不遮掩的公然反叛汉朝廷!

自武帝一朝逆转汉人与胡人近百年战争局势,北匈奴西逃千里,南匈奴跪服称臣,汉朝廷已经压在匈奴头上过百年。

这是靠硬实力打出的自信。无论是朝堂公卿还是乡野黔首,提起汉与匈奴,人人都能底气十足地说出是汉为主匈奴为臣,并且打心眼里就是这么认为。

虽然近些年年,尤指桓、灵二帝时期,汉朝廷的对南匈奴政策在战术上有不少失误,但在战略上来讲还是稳妥。上上下下汉大于胡的心态依旧没有改变。

但现在,雁门郡的事无疑是一道惊雷,炸得沉湎于过去荣耀的长安朝廷头晕眼花。

过往死在南匈奴手中的并州高级官员有十来人,都没有激起什么声音响,为什么独独郭缊的死如此特殊?

郭缊死的壮烈是一方面,更重要的郭缊的死不是因为政变、暗杀……甚至连一丝意外的借口都找不到,情报显示,郭缊就是为守城而战死!

战况传到长安朝廷,满朝公卿俱是一惊。

这和一巴掌直接打在汉朝廷的脸上,打完还问响不响亮没有差别。

阴馆之战如此惨烈,南匈奴气焰嚣张得就差踩着长安朝廷的面子说你们一帮怂货老子反了就反了,你们看着办吧!

雁门的事已经不仅仅是并州的事,也不仅是长安朝廷的事,而是汉人与匈奴之间积怨已久的民族矛盾再度爆发。

长安城内议论纷纷。

有些沉不住气的人立刻开始上蹿下跳,一时间堪称群魔乱舞。不过在诸多言论之中,唯一共同的大概就是要对南匈奴用兵——这种屈辱怎么能忍!

并州就在长安北,南匈奴本就占据并州西、北部,现在又打下雁门,接下来是不是就要攻打太原和上党?再下就要打到司隶了!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南匈奴狼子野心,不堪教化!

“——臣请出兵!扫清南匈奴叛乱,再扬煌煌大汉国威!”

堂皇的大殿之中,公卿俱在,连向来少见的刘协这一次也出现了。

年仅十岁的天子头戴冠冕,一袭黑红衮服端坐于御座之上。闻言后稍一沉默,紧接着两滴眼泪顺着脸颊滑下。

刘协啜泣道:“雁门之事朕亦有所闻,悲哉!哀哉!我大汉又失一肱骨矣!”

刘协的语气万分悲痛,皇帝垂泪,大殿之中的气氛顿时沉重。底下跪坐的不少官员亦跟着啜泣叹息,不过抬首瞟一眼某位坐在御座旁,一言不发的相国,又连忙收起姿态,连叹气都不出声了。

又有人上前道:“郭雁门之忠贞刚烈,实为天下表率。臣请陛下为郭雁门加恩,以全身后之事,彰显皇恩浩荡。”

刘协眼眶微红,“郭缊忠肝义胆,如此忠臣为守国门而牺牲,朕必然不负。”

南匈奴叛乱的事摆在眼前,还有一件事也立刻要办,那就是郭缊的身后名。

这也是刘协今天出现在朝会上的最主要原因。

给臣子追封的事理所应当要皇帝来办。哪怕董卓掌握朝廷大权,暂时而言,他还不能完全取代皇帝。

刘协借着抬袖子擦眼泪的动作,遮住眼中闪过的一丝精光。

对于郭缊的死,刘协也很惋惜,毕竟这么忠于汉室的能臣,死在匈奴手中太过可惜。

不过如果将汉匈矛盾先放到一旁,单以此事,刘协只觉得郭缊死的也太是时候了!

这是他的翻身机会啊!

为平北方叛乱,朝廷必然用兵。一旦开战,对外汉胡相争,董卓总不能在这个时候对内要杀他吧?

同时,为忠臣追封向来是皇帝施恩的重要方式。刘协一直希望在不引起董卓警惕的情况同时增强他的政治影响力,郭缊的事就是一次绝佳的表现机会!

把这件事办好,不仅能为他收买一波人心,还能体现出他的政治素养和能力,让大家看清他这个皇帝不是个纯摆设——万一就有人因此倒向他呢?

刘协说完后悄悄地瞅了一眼右手边雄壮的身影。

董卓身高九尺,膀大腰圆。哪怕刘协坐在御座上,董卓的身影对如今的他来说依旧需要抬高视线去仰望。

对一位皇帝而言,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屈辱?

在刘协温顺的目光中,董相国吸了吸日渐圆润的肚子。他挺直腰杆,粗狂的声音传遍大殿:“既然是有功之臣,那就如陛下所言,该怎么封就怎么封吧。”

这就,同意了?

胜利来的太过轻易,刘协努力将目光控制在面前的书案上,而不是再度偏移到董卓身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