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巴巴

繁体版 简体版
剧情巴巴 > 邦系列之二番外篇-前世今生·轮回 > 第80章 通灵 2

第80章 通灵 2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十多年来我看惯了女人的虚情假意,但是在这世间,我只相信两个女人对我是真心的,一个是母亲,另一个就是“安妃”,所以在那时我就发誓,不会再娶。

安妃有很强的治理能力,但是她最爱的依然是音律舞蹈,我曾被她深深吸引的也是舞蹈。

洪武年间,经常会有宾客到府上来坐,往往在兴起之时就会让安妃为大家表演一曲。安妃从不拒绝,以至于所有人都知晓安妃的舞伎有多厉害。这其中也包括当今的皇帝。

洪武二十八年,这是我和安妃的第三年,周边出现动乱,当时的定安已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城市,无论是军队还是人文或者物质资源。

由于资源的丰厚,我被当今皇帝派去镇守发生动乱的边界。定安本身是一个距离边界比较近的城市。

这里出没的队伍很多,有上一个朝代留下来的残留队伍,也有来自外族的队伍,包括周边国家的队伍。他们时刻窥探着明内发生的情况。

洪武二十八年,这些外族和反叛人士组合在了一起,对边界发动了攻击,我就被派来了这里。

在来到这里的同时也带上了安妃,她的父亲曾经就是能征惯战的骁将,她受父亲的影响学到了很多,所以会带她来,那个时候安将军已经过世。

基于在刚被皇帝带走时期,学过的一些打仗的方法,和在这期间偶尔的一些平复战乱的经验,外加安妃的一些帮助,我们和当时的上一个朝代的残党,还有外族的金人,整整打了两年,最后叛党被我们全部消灭。

而金人也被我们打出很远的地方,才敢驻扎下来。

原本我以为经历一场战乱后我们的队伍会有所衰减,没想到经过一场战乱反而队伍数量增加了很多,因为周边的很多队伍也加入了我们的行列。

由于我们打了胜仗,所以皇帝赏赐了我们,定安周边这一部分的土地就全部归属了我们,包括一些边界最初划定不详的地界。

洪武三十一年,皇帝驾崩,孙子即位,国号改为建文。此时由于藩王实力过大,皇族开始重新集权,削弱藩王的实力。虽然经历过几次集权,但是因为我们作出的贡献,周围的子民和官员们依然对我们爱戴如初,所以我们明面上虽然权力有所削减,但是暗地里一直都没有变化过。

对我来说并不重要,因为我不曾有过二心。

由于集权造成各地的藩王不满,建文四年有藩王起兵谋反,建文皇帝被叔叔篡权,同时从宫中消失,不知所踪,而新的皇帝由叔叔所取代。

这个篡权的人我知道,我曾经还与他们一起生活过。

所以不到四年的时间,国家经历了两个皇帝,这个皇帝也重新建立了国号名为永乐。从这之后国家进入了一段盛世时期。

但在这盛世时期来临之前并不顺利。篡位之初,各地的臣子对于这位皇帝并不臣服,时而有起势之声。太祖皇帝建立国号时就以暴政出现,滥用刑法,大杀臣民,搞得君臣民三者的关系很差。

新皇帝是夺权而来,虽是皇帝但并不正统,所以君臣之间的关系就更加恶化,前任皇帝的旧臣都不配合。

坐落在四方的藩王,都是皇亲国戚,本是自家之事,对削藩之事本就不满,所以都是处于一种观望的态度,不配合也不拒绝。

如若不是新上任的皇帝有自己的队伍,在建立新政权的初期就已被推翻。比较好的是新任皇帝懂时事,算是贤明之君,对于这些问题处理的都非常到位。

对于曾经跟自己一起发起政变的队伍,给予非常大的奖励,让他们可以死心塌地维持自己的政权。同时又将在政变时期前任皇帝曾经的旧臣推诚任贤,不计较那些曾经阻碍过他的人。只要他们忠于大明,用心对朝廷做事,依然会得到重用,并且得到更丰厚的奖赏。

在清理皇宫里前任皇帝留下的物品之时,也将对于反抗过自己的奏折全部烧掉,也让那些曾经参奏过他的胆颤心惊的官员们完全放下心来。

最后就是处理各地的藩王。

新皇帝是本身就是藩王出身,所以他更了解藩王的实力,如果不是前任皇帝过于削减藩王的实力,也不会让他造反或者说造反的那么早。但是越是这样他越是对这些藩王有所忌惮,如果任由他们发展,势力越来越大真的会影响到中央的权力,这也是为什么前任皇帝时期要削减各地藩王权力的原因。

如果控制的太厉害,像前任皇帝那样,又怕这些藩王真的起兵造反。本身现在就是政权动荡的时期,军队还不稳固,而这些藩王如果真的联手,中央政权落到谁的手里还不好说。

最后出于理智的决定,新皇帝取消了对藩王的设限,这些藩王也同时恢复了对朝廷的附属。藩王听到这样的消息都很开心。

在永乐后边的两年里藩王几乎享受了所有最高级的待遇,封赏大涨,土地大涨。同样通过藩王的帮助新任皇帝的政权也变得更加巩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永乐三年,皇帝寿诞,为了庆祝政权稳固,皇帝大宴文武群臣。那一年发生了很多变动,永乐皇帝杀了曾经很多帮助前任皇帝一起治国的人,同时对一些藩王的封地做了改动,曾经和我在皇室中一起生活过的宁王,谷王,辽王原来的封地全都相应的做了改动,更换了更大面积的地方。

那些他们原来的封地管理权,则直接由新任皇帝接管。这一举动看上去好像这些藩王的领地更大了,但是实质是他们全部进入了陌生的环境,这些环境曾经都是皇帝管辖的范围,他们所在的地区等同于进入了皇帝的监管。同样的还有皇帝的亲弟弟周王,周王原本封地离永乐皇帝很远,但是在当时民间传出了周王有造反之心,皇帝传唤周王到上京,那个时候京都已由金陵迁至燕京。周王听说此事后吓得不轻,连忙叩头谢罪,皇帝念及同门没有杀他,而周王最后在回到封地后,直接将所有的队伍属权,全部归还给了朝廷,自己则做起了只享藩号,不享受权力的大王。这就是当时变相的对于藩王实力的一种削减。

在永乐三年皇帝寿宴,我也收到了请柬,在离寿宴即将开始前十天我就向上京出发,这是我在受封靖王后第二次离开封地,第一次离开的时候还是到边疆打仗之时。

同行的还有安妃,请柬中有着重提到希望安妃一同前往。在洪武年间朝廷政权未变更之前,朝廷的很多官员就听说过安妃的舞姿,这位我曾经的兄长,当今的皇帝,也曾听说过,但从未见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