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无姜的声音传来:“娘娘,该起床了。”
贾南风现在是皇后了,头顶还有个太后杨芷,按道理来说她每天都应像后宫其他的嫔妃一般晨昏定省,但她却已经好久没去过杨芷那儿了。
杨芷自然是不满贾南风的作为,但她也不会直接同官家抱怨,毕竟官家不是她亲生的,一个话没说对,反倒生了嫌隙。
于是杨芷便勾结前朝的官员上奏官家,说贾南风过去是太子妃也就算了,如今成了皇后,是天下女子之表率,怎么有不敬公婆的道理。
不过司马衷却对此类奏折置之不理,由着皇后的性子来。
贾南风在无姜的侍奉下洗漱更衣化妆,待一切完成后,却听到屋外有人通传:“娘娘,齐王妃来了。”
贾南风放下手里的钗环,然后对外头吩咐道:“让她先在客厅坐着,我稍后过去。”
无姜在一旁听到这话,忍不住说道:“娘娘为何不直接将齐王妃打发走呢?她每次来都没有什么好话。”
贾南风将锦瑟和秀儿赐死后,身边便只剩下无姜这一位贴身伺候的宫女。
无姜不似前两个奴婢,她虽然也是司马衷带来的,但平日里却也是真心伺候贾南风,这也是贾南风将无姜留下的原因。
贾南风没有指责无姜的:“齐王妃那样做也是有她的原因。”
西晋一统没几年后,李婉与贾充便接连去世,父母早年分离一直是齐妃的心头执念,所以二人去世没多久,她便接连上奏,请求能将李婉同贾充合葬。
过去先帝顾及郭氏体面,便没有答应齐王妃的请求,如今先帝驾崩,太子登基,齐王妃再次奏请将李婉与贾充合葬。
司马衷此时帝位不稳,正是拉拢人心的时候,若是答应了齐王妃的请求,获得了齐王的支持,对巩固江山大有裨益。
齐王妃让齐王上奏时也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但是让她没想到的是,首先站出来反对的是贾南风。
贾南风走出寝殿,行至前厅,然后看到了坐在侧位的齐王妃贾褒。贾褒正端着茶,注意到有人过来,于是朝门口的方向看了过去。
视线相遇,贾南风道:“阿姊多日不见,近来过得可好?”
贾褒听到贾南风称呼她为阿姊,气不打一出来,阿母在世的时候与贾南风来往甚密,贾褒本以为这次合葬的事情十拿九稳,谁曾想贾南风会横插一脚,阻止这场合葬。
贾褒也没想不让郭槐葬在一块,只是希望贾充旁边能多加一个位置。阿母与阿父没有和离,仍是名义上的夫妻,若是不能与阿父葬在一块,便只能葬在外面。
阿母生前便到遭受各种委屈,如今死了还成了孤魂野鬼,她又怎么忍心?
贾南风见到贾褒的表情,仍像是无事发生一般:“前几日我同官家商量过这事,官家说他会同李家长辈说这事,让李夫人葬回李氏的族墓。”
这段时间贾褒为了这事,没少来贾南风这儿,每次都不欢而散。贾褒原以为贾南风对这事根本不上心,没想到竟把伏笔埋在了这里。
贾褒虽然也觉得这算是一个不错的处理结果,但胸中仍有一口气咽不下:“娘娘既然都愿意花时间劝服李家长辈,为何就不愿意答应合葬这一要求呢?还是娘娘觉得臣妾的阿母没有资格合葬?”
贾南风知道贾褒说的是气话,她气淡神闲地喝了一口茶,然后将茶杯放在一边说道:“阿姊觉得李夫人若是在世,会愿意同父亲合葬?”
贾褒闻言语塞,阿母从乐浪郡回来后便对阿父不再上心,即便阿父上门拜访,阿母也是避而不见。先帝提出平妻的想法,阿母也是立刻拒绝。
即便贾南风狡诈,但有一点却是对的,阿母若是仍在世间,肯定不会同意合葬这件事的。
贾南风说道:“我与李夫人曾有过数次交谈,每当我言及阿父,她都有意避开,显然她是不愿意在与阿父牵扯上。既然她在世时便有次心愿,希望遗世独立,又何必让她再死后还困在贾氏家族呢?”
贾褒虽然心中认同了贾南风的做法,但若是她直接承认,岂不是就在说自己作为李婉的儿女,还不如一个外人。
过了一会儿,贾褒道:“......既然娘娘如此安排,就按照娘娘的意思来吧。迁墓终究是打扰了逝者,还望娘娘能多加体恤。”
其实李婉原来的冢只是个衣冠冢,前些年李婉病重,贾褒让她在家中养病,但李婉却待不住,硬是拖着素槿登高去。
过了几日,贾褒来永年里看望李婉,却发现李婉不在家,询问了周边商铺的人才得知李婉同素槿上山了,至今未归。贾褒带着侍卫搜遍了整座山但仍然没有发现二人,
听山里的村民说,李婉上山当晚下了暴雨,山中爆发泥石流,有不少人罹难,李婉怕也是凶多吉少。
贾褒一开始不愿意接受这件事,但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找寻的人都无功而返,她也逐渐接受了这个结果。
贾褒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后便离开了长秋宫,贾南风看着贾褒的背影,直到她的背影消失在远处。
无姜有些愤愤不平:“娘娘,又何必热脸去贴冷屁股。娘娘为了让李夫人的墓能迁回李家费了多少功夫,不仅找了官家,还私下给李家不受好处,如今倒好,齐王妃一句感谢的话都不说,来咱们这儿说了威风了一番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