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沿打上人手的声音,谢行云却没感到疼痛,低头一看,李衔山的手正挡在她的手之上几寸处。李衔山笑意朗朗,反掌重新将窗支起,"我确实长得不错吧?不过日行谢堂前,只盼行云顾。"
谢行云小声,"贫嘴。"
"走了。"
李衔山笑着晃了晃手里的书卷,一如往常般在黄昏时离开。谢行云看得清楚,一条红痕横过他手背。谢行云忽然舍不得合上那扇窗,掌心贴在胸口,一颗心怦怦。往外看去,院中何时如此春花烂漫了?她竟不知。
李衔山后来没再提起此事,仍旧那副行事放浪的样子。谢行云性子傲,更是不可能提起的,两人就这么默契地闭口不谈。
又一日,谢行云支起窗却未如往常般看见李衔山坐在栏台上,去问侍女都说不知。一路问下来,这个说方才见他和哪个姐姐在一处,那个道看到二公子往花苑去。
谢行云跟着下人们说的路去找,方走过廊角就听到那个熟悉的声音。一个问题脱口,仿佛在等着谁回答。
"我娶你,好不好?"
一句如从头浇下来的冷水,叫谢行云僵在原地,随后拔腿转身就走。她越走越急,以至于后头过门槛时脚下踉跄,手上慌忙撑了一把廊柱,稳下心神也停下脚步。谢行云将眼一闭,长长吐出一口气,而后自嘲地笑起来:浪子回头这种戏折里才有的事,自己怎么就把别人的戏言当真了。
此时廊后,李衔山将手里的狸花猫举高,笑着连说了好几遍,"好不好,好不好,你说行云会答应我吗?师父和我说,如若终日这样逃着躲着,将来自己想守护的一切都是守不住的。我明日就回去跟阿娘说,跟大哥说。若行云愿意嫁给我,也要她安安心心、高高兴兴地嫁才好。"
翌日李衔山拜别碧虚府回灵泽,去谢行云院门前辞行,迎面却是一条鞭子打来,"你走了就不要再回来!"
"我这个人脸皮最厚。"李衔山不明所以,但还是站在门前,身形半分不动,"等我回来,你要赶我走,我也不走的。"说完躬身三拜辞别,行至府门前翻身上马最后一眼回望。可惜没能等到谢行云现身,随行的人催得紧,只能驱马离去。
听到屋外马蹄声渐远,谢行云才推开门。倘若此时有人在院里,就会看见她眼睛红红,显然刚掉过眼泪。谢行云扭头又回到屋里去,这一闭门不出就是七日,再出门就是去训练和狩猎,一日不肯清闲。
-
"后来的事,你都知道了。"谢红叶道,"阿崎小孩子脾气,经这一遭就把那点心绪都藏得好好的,自以为没人晓得呢。衔山心细,先开口解了误会之后才好些。"
谢氏的车马缓缓行过长街,最后在谢府门前停下。李衔山的马早已被牵到马棚去,此时同谢行云两人立在门前,正不知在说些什么。李衔山笑嘻嘻地似是又说了不正经的话,气得谢行云伸手去拧了他的耳朵,李衔山立刻熟练地开始求饶。
两人闹着,这头看见谢红叶和李玄乙,谢行云立刻就奔下来拉着谢红叶的衣袖告状。谢红叶笑着听,时不时点头,李衔山在一旁附和,脸凑过去连说两声错了,又被谢行云推开。
最后还是谢红叶一句休战,"好了,年节城里有晚集,一起去走走吧?"
四人在街市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并行,香车宝马随处可见,眼前是火树银花、灯明如昼,几个手里举着鱼灯的小孩跑着笑着穿过车水马龙的街道。路上走走停停,总有百姓熟络地同谢红叶招呼,恭敬地叫一声"少城主"。
这头一个阿嬷喊:"少城主,新出锅的花糕来一块吧!"
那边有人叫道:"少城主,吃饺子吗?刚捞起来的还热乎呢!"
一个小孩没瞧见路直直撞到谢红叶身上,摔了。她蹲下去将人拎起来,掸两下身上的灰,又抽出锦帕给人擦了眼泪鼻涕。小孩结结巴巴道了一声"谢谢少城主",撒腿跑了。
"他们现在叫我少城主,不是因为那个头衔了。"谢红叶站起身,笑着又同一个小贩点头,"而是因为他们信任我,相信我这个少城主能带他们过上好日子。"
谢行云笑着左手挽住谢红叶,右手挽住李玄乙道:"是呀是呀,我姐姐可厉害了!原先好多因为天资不够赋闲在家的人,现在都找到活做了。我呢,就负责好好修炼保护我姐,然后再出去名山大川间走走。至于那些什么经世治国的东西看着就头疼,不学不学!"
谢红叶抿着温和的笑意,伸手点了两下谢行云的鼻尖,"你呀你。"
一个肩上搭着巾帕的男子探过身来,"哟这不是少城主和二小姐吗!…二公子,稀客啊,又来看我们二小姐?这是带客人来了?来来来,我老吴头旁的不行,这糖人做的可是一绝!"
李衔山笑嘻嘻凑脸,一贯铜钱递过去,"吴伯,帮我和行云做个双人像的呗。"
谢行云涨红了脸,伸手先去教训李衔山,半途才想起来回头忙道:"您别听他的!"
可惜晚了一步,糖人吴手脚快,已经做好递过去。李衔山眼疾手快接过去,两步跳开走在前面,谢行云见状立刻追过去。
"李衔山有本事你别跑!"
"不行,我没本事。"李衔山边逃,边不时回头去看谢行云,笑着道,"行云你小心脚下,别摔了!"
李玄乙陪谢红叶走在后,一路走过长街,最后沿路上城楼。另两人在前,李衔山不知何时已被谢行云追上,但都气喘吁吁的,来不及算账。城楼高,往外是无边树林谷地,往内是千家万户、灯火辉煌,欢声笑语随着天灯往上晃晃悠悠地飘,弥散在幽深的夜幕间。
几人站在城楼之上,风便迎面吹来,确不觉得寒凉,反而心里浮上暖意。
"每次觉得累的时候,我都会上来看看。谢氏要守的是碧虚城的万家灯火。"身边谢红叶忽然开口道,"只要百姓们过得好,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李衔山和李玄乙在碧虚城又留了几日,直到收假前才回灵泽去。又到上玄院时,已是阳春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