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家老四在学校办公室里煮了茶,等人。
家里所有的家业都由父亲做主,分给家里几个人分管。苏州镇的学堂最好最大的就是姜家的,由姜家四字子姜振管着。改了名字叫做,图存中等国民学校。取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意思。比中等国民学校再高一等的学校,就是大学,那就得去到省里求学了。
姜四的茶煮沸了,姜折也到了。
“四哥。”姜折今天很有礼貌,还带了礼物来。毕竟塞了人到学校里,不太合规矩,“给你带了一支新的钢笔,你瞧瞧。”
“喏。喝茶。”姜四推过去一盏茶,顺手接过姜折的礼物,拆开。
是他很中意的一支钢笔,外国货。也是太了解这个妹妹,姜振多说不了什么话,估摸着也拦不住姜折,只问她:“你送进来的人总要认识字的啊。连字都不认识,不可能让她来上学。”
姜折点点头。她问过了,相宜认识字,够得着四哥说的门槛,“谢谢四哥。”
姜振又问她,“你这事儿,爹爹知道吗?”
“不知道。”姜折做了个手势,说话语气又硬起来,“你也不许说。”
“行吧。你也越来越有本事了,不想让爹爹知道就藏藏好,别漏出来了。”姜四把玩钢笔,瞧着妹妹还有点玩味儿。之前姜折与秦孟乐走得近,爹爹一发现就发了难。那时,秦孟乐好像还不是秦馆的馆主。新送来学校的那个,好像也跟秦馆有点子干系。
......
相宜在学校里的第一天,过得很是顺利。新式的学堂又不称作学堂,它叫学校,国民学校。
学校大门的牌匾很大,上面的字是金色的。据说,国民学校几个字是一位很有名的先生题写的。相宜不认得那个人,可也晓得这几个字十分十分好看。
学校里是两人一桌,相宜有了同桌。是位个子很高大的男学生。第一天认识,她没跟同窗们说什么话,除了去盥洗间,她一直都在座位上。
打铃放学,相宜走出学校。
只一眼,满世界的人,来来往往的人她都看不到,只能看到不远处的姜折。
今天的裙装有点随意,她两侧的头发扎在脑后,上身穿得是白色的衬衣。相宜心里的姜小姐就站在微风和煦里,裙摆一动一动的,好像会呼吸一样。姜折的视线明显不在相宜的身上,她看的是学校里的五色旗帜,五种颜色的堆叠并不平凡。她眉头微微皱起,不知道在思考些什么事。
相宜跑起来,朝姜小姐跑去。她的裙摆也扬起来,生动活泼的扬起来......
她太欢喜了,还好还能够控制住跑向姜折的双腿,停在离姜折面前五步的距离,“姜小姐......”
姜折回神,看清楚相宜,一笑,“下学了。”
“嗯!”相宜开始拽衣角,紧张时候的反应真实的可爱。
姜折想,她第一天上学,怕她不习惯。就惦记着来接她。
于是伸出手,姜折说:“来。”
原意是想牵着相宜回去。没想到......相宜的笑不再躲躲藏藏,灿烂的像围着太阳转的向日葵。
她朝姜折的方向走,直到抱住了姜折的腰。
王婆说了,她是姜小姐的人,至少...这两年里面她都属于姜小姐。上次姜小姐在她房间洗了澡之后,王婆抓着她的手说了很多话。相宜明白了很多,其中包括与姜小姐发生亲密之事,是必然,也是合规矩的。她抱一抱姜小姐,应当不算出格。
“呃......”被抱住的瞬间,姜折史料未及,所以退后了半步。等稳住脚后跟,才感受到相宜身上的温度。
身上那么暖和么?姜折想,跟火炉似的。
她没催促相宜松手,反而说:“不急着回那里去。我带你去吃晚饭。”
对相宜,她似乎有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姜折很清楚,她对相宜的这种感觉不能深究,否则会让人想起很多以往的事。那些,可都是不好的事儿。
记忆到这里,姜折再不愿意去深想,也容易想起以往她对某些事的猜测。她没有推开相宜,并且默认相宜对她做不适合在学校门口做的行为,一部分原因就是想要印证这个猜测。
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会对她们投来好奇的目光。打量的眼神会让姜折不适,也会给予她机会。
姜折的眼神不纯粹,有点子空空的。
身体的感受让相宜心里涌出的巨大的喜悦。因为......姜折抱住了她。
这个拥抱没有持续很久,姜折对时间的计算很精确,她牵住相宜的手,往订好了西餐厅方向走。
街上人不多。苏州镇的地理位置很是玄妙,东侧是港,西侧为市,镇子不小,常住的人口并不多。相反,镇子上流动的人口才是最多的。来来往往的行商者占据了绝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