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将明未明之时,钟离雪背上行囊,凭着记忆摸索着上山的路。这座山地处吐蕃边境,人迹罕至,寸步难行。临出发前,老板娘还对她颇为不放心,想劝她打消上山的念头,而她却执拗地说自己有非去不可的理由,老板娘便不好再多说什么,任由她去了。
幸而她常年上山采药,走惯了山路,纵使记忆模糊,最终还是能寻着蛛丝马迹找到目的地。
坐落在半山腰处的寺庙早已十分破旧,无人修葺,灰白的外墙墙皮几近脱落,墙外地上洒落一片碎屑。黑色瓦片上沾染着因风霜雨雪带来沾染上的尘土,无法拭去,徒留空寂。
眼前的景象一如往昔,与记忆中的不断重叠,而后合二为一。
寺庙大门紧闭,右边的门环脱落了一半,破败荒凉,毫无人气。
她以手背拭去额头上的汗珠,缓缓向前靠近,直到脚尖贴上门前的台阶,深吸一口气,而后轻轻提着左边尚好的门环叩响了大门。
厚重的门环敲击厚重的木门,声音无比沉闷,如同大地发出的呢喃,不传入耳里,只传入心里。
等候应门时,她心跳如雷,万分忐忑。她不知自己是否有缘来完成心中所想。
半晌,未有人出门相迎。
她恐怕自己叩门声音太小,无人听到,放下背上的行囊,用双手再度叩响了门环。
一,二,三……
待她数到九百九十九,依旧未等到一个人出现。
她倚门站着,看地上的蚂蚁从一列长队围出一个圈,盯着腐烂的虫子尸体不断想方设法,仿佛这是这世上最最重要的事。
寺庙周围有股宁静的力量,令人能放轻心中所有的欲念,不问将来,不念过往。
她自诩不信仰任何教义,唯独在此地第一次拥有了虔诚敬畏之心。
等待的时间总是漫长,一直到烈日升至头顶上空,她几乎就要看不见任何希望,四周陡然出现了几簇响动。
收起因为疲累而交叉的双腿,她站直了原先斜倚着的身子,屏息凝神,双眸汇集在一处,只为等待谜底的揭晓。
一位僧人打扮的长者从树林后露出面容,手中提着袍子,里头不知兜着些什么。
钟离雪眨着大眼睛,一时难以用言语描绘自己的心情。那是一种比喜出望外更复杂的情绪,似乎是多了些如释重负的感觉。
“施主姐姐,你来啦!”跟在长者身后的光头小徒弟与她不同,明显是高兴极了,一瞧见她,就顾不得盯着脚下的路,咧开嘴傻笑着一股脑地朝她奔过去。
没承想,地上恰好有根断裂的枯枝笔直横在中央,好似将树林和寺庙划出条分界线来。
光头小徒弟没留神,脚勾到了枯枝上,没来得及用手撑,人直挺挺地俯身倒在了地上,“扑通”一下应声摔了个大跟头。
好在他的脸并未着地,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这小光头手里倒是不生气,更不喊疼,反而乐呵呵地从地上抬起脸来,四仰八叉地向她炫耀,“看,腰芒没事,还能吃。”
他两只小手死死抓着两只腰芒,不肯松手,最终才能护得它们完整无缺。
原来他是为了这个才不伸手挡一下身子。
钟离雪目睹这一幕,大步流星地跑了过去,提着他两条有些肉肉的胳膊将他搀扶起来。
他的僧衣上满是淤泥,脸虽未着地也扑上了不少灰。她顾不得取帕子,徒手就替他抹了把脸,随后拍下衣衫上的脏污,“走路怎么不看路,摔坏了多危险啊?”
“没摔坏,没摔坏。”小徒弟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二话不说把两只腰芒塞进她手里,“施主姐姐,没摔坏。这腰芒如今正是季节,吃起来可甜了,我爬了好高的树替你摘的,你快尝尝。”
钟离雪将两只芒果用一手抱着,心头软软地用另一只手抚摸着小光头的脑袋,“一会儿坐下,让我替你好好看看有没有受伤。”
“我皮糙肉厚,才没那么精贵呢。再说了,修行之人,就是要吃苦的嘛。”小光头朝她勾勾手掌,她配合着弯下腰来,将耳朵凑到他嘴边,他用胖胖的小手挡住口型,悄咪咪地说道:“天不亮师父就带着我们进山找吃食去了,他说今日你一定会来,你果真就来了。”
钟离雪拢了拢怀中的芒果,勉强将双手合十,朝他敬拜,“法师,有劳您费心了。”
“施主不必多礼,何不先进庙里再叙?”
“多谢。”
小光头闻言拉着她的手就朝里面跑去,“施主姐姐,我们快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