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璟没有骗康熙,他确实要去坤宁宫。
坤宁宫的小厨房今天做了新的小点心,酸甜口的,是福璟的最爱。
知道他爱吃,所以昨儿个傍晚,皇后特地派兰玉过来邀请福璟,到坤宁宫品尝点心。
福璟躲着日头,连玩带耍的穿过御花园,来到坤宁门。
树荫郁郁,坤宁门外的睡莲,袅袅婷婷的立在荷叶间。
福璟拨弄掉花瓣上的水珠,琢磨着该用这些睡莲,做些什么东西好。
许是感知到了危险,缸里的睡莲,悄悄合上了花瓣,极力降低存在感,生怕被福璟折了去做吃食。
心里惦念着点心,福璟没在花边多停留。他穿过坤宁门,后面便是坤宁宫。
坤宁宫修建于明朝,本来专供皇后居住,后来清军入关,顺治爷仿照盛京清宁宫的形制,对坤宁宫重新进行修缮。
把中间四间改为祭祀、吃肉的场所。东边两间是帝后大婚,亦是皇后现在居住的寝宫。至于剩下的西边一间,满人以西为上,西炕为贵,则被用来停放神亭。
福璟一路直奔东暖阁而去。
瞧见他过来,兰玉赶紧掀开帘子,笑着说:“主子刚还和李庶妃念叨着,您什么时候过来,可巧话才落地,您就过来了。”并向屋内禀道:“主子,九阿哥来了。”
“嫂嫂好。”福璟快步进屋,对出来迎他的皇后,露出甜甜一笑,宛若蜜糖般,沁的人心里直发软。
“小璟儿好。”
皇后边说,边欣然拿出帕子,动作轻柔的擦去福璟额头上的汗珠。
别看皇后如今刚满十三岁,却出落的落落大方。举手投足间已初见国母风范,令人一点儿都看不出她还是个半大的孩子。
她关切询问:“小璟儿一路过来热不热?”
福璟皱起小脸儿吐槽道:“超级热,不是我夸张,嫂嫂你拧一下帕子,我敢保证绝对能拧出水。”
帕子上确实漉漉的,说不准真的能拧出水。
皇后笑着揉揉福璟的脑袋,“我信你。”然后让兰玉端来一碗冰冰凉的酸梅汤,递给福璟,“先喝了这碗酸梅汤,去去暑气,点心过一会儿才会做好。”
提起点心,福璟整个人都亮了。
馋了一晚上,就等着这一口儿了。
他三下五除二的喝完酸梅汤,坐在圆凳上乖巧等待。
忽的,一道嘲弄声从角落传来。
“哟,九阿哥这是又来蹭饭了?”
说话的人是庶妃李氏,和皇后、庶妃马佳氏,都是于康熙四年入宫。
李氏性格洒脱,为人真情至性,不懂得虚以委蛇,刚一入宫,就与博尔济吉特庶妃结下梁子。
又因为和皇后关系不错,经常出入坤宁宫,一来二去,便和福璟混熟。
平日里总喜欢逗弄福璟玩儿。
福璟亦是个嘴上不饶人的主儿。
他打眼扫视一圈,像是不经意发现李庶妃似的面上一惊,他纳罕道:“呀,若不是庶妃开口说话,我都没发现炕桌后竟还坐着一个人。”
李庶妃不留情面的回怼:“瞎说,我分明看到阿哥进屋时,朝我这边看了一眼。”
“哼。”福璟撇撇嘴,不做回答。
皇后被她们二人一来一往的“怼”话,逗的忍俊不禁。
她掩面笑道:“哎哟,有你们两个陪着,我一天天真的看不完的笑料。”
想到皇后早早崩逝的下场,福璟不禁道:“俏一俏,俗年笑,都俏俏,素好素。”
他嘴里嚼着西瓜,说出来的话,皇后愣是一个字都没听懂。
“小璟儿啊,你说是什么意思啊?”
“他说让娘娘您多笑笑,对您有好处。”
李庶妃丢到手上令她烦躁的女红,来到二人跟儿前坐下。
她自顾自的倒了一杯茶水,顺便帮福璟做翻译。
翻译的很好,福璟非常满意。
他认同的点点头,咽下嘴里的瓜肉,道:“我就是这个意思,尤其像嫂嫂这样每天需要面对无数琐事的管理层,更得多笑一笑了,这样病痛才不会找上门。”
毕竟很多病都是憋出来的。
皇后哑然失笑,她想不明白福璟小小年纪,说起话来,怎么老气横秋,一股子大人味儿。不过福璟毕竟是为自己着想。
她温霁的弯起眸子,柔声应道:“好,我知道了。”
说话间,兰玉掀开帘子,端着一个木制托盘,托盘上摆着三个青瓷小碗,里面盛的赫然是小厨房今日新研制出来的点心。
是一碗加了料的酸梅汤。
汤里沉着淡紫色的面丸子,上面飘着点点桂花,看着令人赏心悦目。
福璟舀了颗丸子,放进嘴里嚼嚼嚼。
越嚼越惊喜,他眨巴眨巴眸子,好熟悉的味道,好像他续命粥里的芋圆。
福璟一问面丸子的原料,果然是用淀粉,紫薯等物做的。
怪不得熟悉,原来真是芋圆。
他咬着勺子,在心里一个劲儿的懊恼,自己怎么忘了,清朝虽比不得现代东西齐全,但该有的食材还是有的。
例如做续命粥的需要用到的材料,牛奶和茶,宫里简直多如牛毛。再例如,续命粥里面加的小料,珍珠、麻薯、芋泥等,既然芋圆能够做出来,它们也一定能做出来。
福璟越想越激动,一拍桌子,当即决定,“嫂嫂,我们来做好吃的吧!”
皇后和李庶妃皆被福璟突如其来的动静,吓得一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