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缨只觉得他有时成熟得不像个孩子,有时又像始终没有长大,她有点失笑,轻轻捏了捏他的脸颊,然后蔺央像是被她冰凉的指尖冻着了似的,如梦初醒般打了个寒噤,身上的戾气陡然消失,从她怀中挣脱了出去。
望着少年落荒而逃的背影,她无奈地靠在桌边,望了一眼外面沉落的霞光和渐行渐远的太阳,身形被光影遮盖。
次日,已下狱的翰林院学士周覃江自杀在狱中,霍缨出城,带着复职圣旨和凤屠兵符回了一趟军营,重新整饬了凤屠军,稳住了军心。
至此凤屠军哗变之事算是尘埃落定,禁军也解除了戒严,京城的风声鹤唳在无声的漩涡争斗中归于沉寂,如同下了一场大雪,晴天之后仍完好如初。
这个百年屹立不倒的城池犹如默无声息的守望者,一声不吭地俯视着匆匆来去、命如蜉蝣的芸芸众生,没有发出一丝声音。
隔日,霍缨启程奔赴南疆,凤屠军列阵等在城外,如同黑压压的乌云,蔺央在王翁的照顾下上了钟老先生的马车,丘山与南疆恰好顺路,此次与军队同行。
马车慢悠悠地出了城,赶上了霍缨上马之前,蔺央撩开帘子,与那一身轻便衣装的年轻将军对上了视线,不管他看没看到,霍缨仿佛孔雀开屏似的朝他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
车上的蔺央顿时被那副明亮的眉眼晃了神,耳尖微微红了一下,默默把帘子放了下去。
霍缨也不以为意,她左右大体扫视了一下周围,准备上马整军出发,便听见身后传来了一声咋咋呼呼的呼唤:“等等我,霍小四!”
现在满京城敢这么叫她的也就一个人,霍缨回过头,看着赵脩同手同脚地停了马跳下来,气喘吁吁地跑着过来,上气不接下气道:“你怎么……跑那么快,我追都追不上。”
霍缨皮笑肉不笑:“本侯有军务在身,赵大公子有什么吩咐?”
赵脩用一种莫名其妙地眼神看了她一眼,嘀咕了一声“端什么将军架子”,然后正色道:“我就不能来送你吗?好歹我也是你兄弟,你我之间还这么生疏——顺便我来提我爹传个话,京城有我们盯着,你别担心。”
霍缨眼神闪烁了一下,轻轻点点头:“替我多谢赵统领,宫里就劳烦他费心了,边境有我,子庸兄,你也是要成家的人了,别让郡主太担惊受怕,早些回去吧。”
赵脩点了点头,两人是多年好友了,也是性格与心境上的意气相投,霍缨和他对视了一眼,赵脩便干脆利落地转身走了。
不到正午,整饬完毕的凤屠军便浩浩荡荡地出发了,难道没有起风,像是某种预兆似的,大军一路往南,钟明武的马车低调地跟在队伍前头,与霍缨的马相隔不远。
主帅的高头大马一路前行,军旗猎猎,就像一面随风摇曳的标志,十分显眼,蔺央坐在马车中,纵然钟老先生也在,他也仍然时不时忍不住撩起帘子,悄悄看一眼霍缨。
他还从来没有见过霍缨带兵打仗的样子,即使是现在穿着轻装策马领兵,他也没有见到过。
天生残缺便是如此,注定要禁锢住某一个地方,他大部分时间只能待在侯府无处可去,即便想去见霍缨,也没有任何理由,他没有任何办法,唯独在这样的时候,可以贪心地多看她两眼。
即使他的眼睛在白日长时间目不转睛地盯着某一处也会生痛,可他还是不舍得移开目光,恨不得自己一生一世眼里只有霍缨,哪怕眼睛治不好都可以,只要……能看见霍缨就足够了。
蔺央的所做作为都被钟明武看在眼里,原本一言不发的钟老先生顺着他撩开的帘子看了一眼外头,笑了笑:“小公子原来也是性情中人,我原本听侯爷讲你寡言少语,担心你不愿意随我上山,现在看来倒是我多虑了。”
蔺央顿了顿,缓缓把帘子放下了,他转过头,低声道:“先生误会了,丘山是我等向学之人的梦中之地,我做梦也想去……只是,我放不下阿姐。”
钟明武当然看得出来,他心知肚明地点点头,摸了摸自己的胡子:“小公子不必担心,侯爷是心中有数的人,她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也有本事,担得起这一方责任。”
“……我知道阿姐可以,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她,只是……是我自己。”他顿了顿,咬了咬牙,可憋在心里太难受,他还是说了出来,“是我放不下她,我不想她离开我。”
钟明武听出了这话中带着一丝说不出的戾气,纵然一闪即逝,可他毕竟还是不完全能藏住事的年纪,这戾气被钟明武听了出来。
“侯爷年少征战,毕竟与一般的姑娘不同。她心性要洒脱一些,眼界广了,有时候便也看不清身边太亲近的人。”钟明武和风细雨道,“无妨,你现在还小,她并未放在心上,可她心中定然是放不下心你的,你不必太过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