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巴巴

繁体版 简体版
剧情巴巴 > 兰陵调 > 第74章 鹣鲽情深(五)

第74章 鹣鲽情深(五)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我在雍州住了三日,从岛上登陆,只见韦伯林与金士荣立在码头,伸出脖子张望。先前心血来潮,走得匆忙,没通知他们。伯林兄弟腋下夹着公文,声称这是要紧的事情,回程的马车上就要回禀。看来我擅自出走,耽误他不少事情。

已过晌午,现在赶去内城,算时间城门已关了。士荣就提议,不如找个驿站歇一晚,不用急着今日赶回去。从这片郊野地往南眺望,能看见玉泉山,偶然兴动,我便说拐道去玉泉山庄瞧瞧。

工曹的人被折腾得很累,可我兴致盎然,他们又不能擅自回去。士荣笑道:“各位出门都没带换洗衣裳,正好去山庄换身衣裳。褚大人最爱干净,拿泉水洗洗胡子才好。”随侍的人扶着那老头的腰,塞到后面的骡车去了。

我登上马车,问起大都府有什么要紧的公务。

韦伯林说:“天气暖和,大兴田苑要准备春耕。以往每年暮春,主君都带着众臣拜过土地祠,亲自下地扶犁,为着开个好头。因而想和陛下讨论个吉利日子,别误了良辰。”

闭目养神,你们去和太常寺商议个日子吧。

韦伯林又说:“陛下,上回前桥阁交代的,要在大兴苑东面再圈一片地,做个养蜂场,这件事若要实行,可以趁着春耕一起做了。”

沉默一会,我问:“可要支多少银子?”

韦伯林回答:“管事的人从牧场拉来,大伙叫贵叔的,他们一家专饲养蜜蜂,是懂行的。另外田苑出几名佃户,人手倒不用多,整块地包给他们做蜂场。头两年不取租金,官家再添二万银子贴补。到第三年,就如其它田庄一样,大都府收货收租金,剩下用不着的货,都留给他们做买卖。”

蜂蜜买卖能有出息么?又不是盐铁。

士荣见我犹豫,笑道:“陛下,内城那些大娘子,喜欢拿精致糕点请客,就如品茶焚香,觉得有体面。他们倒不在乎钱,只愁买不到好的。如今有大兴苑的招牌,庄头再去主城街买个铺子,从此就可发财了。至于官家出的银两,取几年地租就回来了,所以几乎不花什么本钱。”

张开眼,心里盘算着,二万两虽然不多,可这一项支走,毕竟是额外的开销。

韦大人接着回禀:“陛下,不知河道进展如何?等到下榻山庄,臣再向褚老师请教。去年提走十二万,不过几个月功夫,如扔去海里一样没了踪影,只怕今年用得更狠。若外库不够用,是否需要大都府调度周济?这样的话,养蜂场先不提了,其它几项日常花销,也要斟酌省俭些。”

我抬起手:“河道原是我的主意,只花外事库里的钱,不用影响内城的用度。养蜂场的事,你们去做吧。年头前桥阁的会上我已经答应过,人都来了,不用扫兴。”

对面的二人立刻道是。过一会,我又问:“大都府的开支,除去羽林卫和内宫,还有哪几件大头?”

韦伯林忙回答:“只这两件是大头,大约占了六七成。另外的,就是发放在籍京官的俸禄。除去这三件,每年几次祭祀要花钱,逢年过节要放赏;郊外的山庄园林,譬如九鹿与玉泉两处,虽然空着,也需人打理;南山寺还算皇家的,每年固定拨一项,留着供奉佛祖;还有各位王爷王妃,出嫁的公主郡主,宫里有年纪的太妃,有爵位的公爷侯爷,有封的诰命妇人,这些人的生辰要备礼,不过这些只是小钱而已。”

我侧头说:“去年的帐上,倒没留下多少。”

士荣笑道:“是的,去年事多。接太后回家,跟着封后大典。内廷的几座宫殿装饰,花草园艺都要钱。不过这些还好。另外,陛下去了趟永昌,一来一往带着近千人的伙食车马费用呢。后来到年末,主上念及几位将军劳苦功高,跟您奔波这些年,又是一波封赏,所有用得比旧年多些。”

韦伯林有些惊讶,身旁的老鼠脸男人,竟敢含羞带笑说主君花掉太多钱。

人本来坐着,我沉下脸,他立刻趴到地上。

“陛下别气,小臣妄言了。陛下放心,近些年内城经营得不错,每年皆有盈余,能花上一辈子呢。是不是,韦大人…”

韦大人并不理他。我扯开纱帘,问还有多久能到。

王琮探路回来,向前三里地就有入口,不过不让他进。果然出现蜿蜒小径的入口,却有官府的人看守,左侧有五间屋子,高门重锁,倒像官衙办事的地方。

我跳下马车,命令韦伯林带上王琮再去问。原来这条小路是捷径,沿坡向上,风景十分雅致,碎石路铺的齐整,两旁皆是翠竹,折弯突出的大台阶处,还筑起六角亭供客人休息。

从亭内向下望去,我好奇问道:“从正面大门连上来的大路,那一带怎么没修?”

韦伯林连忙走近:“正门锁了。这一带山脚住着几户卖糖卖盐的商户,从前兵荒马乱的时候,偷跑上来玩,所以这几年总不开门。之前陛下提过,等山庄打理完毕,要请太后娘娘过来闲养几日,故而更谨慎,闲杂人一概不放进来,免得弄脏温泉池子。”

我笑起来:“韦大人想得挺周到…这里有什么人常来?”

他低头说:“开始因为山上泉水好,舒筋活血,只留给打仗受伤的武将疗伤。庆禧朝的冬天,老主常常带人来住。后来成了惯例,内城的世家子弟们就约着一起来玩。”

原来如此,世家子弟寻欢作乐的地方。

随行有人捧着野鸽过来,原来山庄的几个守卫,特地带王琮熟识山路,环山走了一大圈,见林子里飞禽多,顺手打来的。

“陛下,要不要烤着吃了。”他乐呵呵的。

那时我面朝外挑的窗台,下方有股清泉,倒影月色。有人点起熏炉,满室月光香,泉水叮咚响,缓缓朝四周望去,果然是个好地方。

大概泉水冰凉,我的声音也如此:“这样清雅的地方,你烤什么肉,出去。”

韦伯林很乖觉,觉察出迎面冷意,涩涩笑着,等山庄的人退走,才低声说:“其实每年打理玉泉山要花费不少,山庄也没要紧的用处,今年事多,这里的支出可以削减些。”

削了这一项,心里一算,非但省不下多少,也许我还得落个小气的名声。

于是笑谈道:“大人什么意思?这原是皇家苑林,孤家在外受苦多年,还没享受过,你倒想拆了。”

韦伯林无话可说,不知我到底何意,只好委屈站着。墙壁上挂着铁盾茅枪,我顺手拿过来瞧,想叫他出去。

他鼓着勇气,还是问了句:“陛下,不知要留宿几日?臣要预备山上的衣食住行,还得差人送消息去内城。”

虽然山林钟灵毓秀,可我并不喜欢,明天就想回去。而且突然来访,把这里的人吓坏了。

他得到回应,立刻松口气,脱口而道:“太好了,中殿有几件急事,要等陛下批复。另外圣驾在外留宿过久,各部的老臣,还有台谏所都要担心的。”

我的目光有所收敛,温和说:“多谢大人,你的好意我明白。”

自从永昌回来,我从未和小冰分开这么久。第二天下午,马车抵达宫门,我先去霞光殿,向母亲请安问候。没想到小冰也等在那里,同她姐姐还有萍萍,一起煮雪梨白玉羹。

母亲拉我在身边坐下,宫娥端来几大碗汤羹,热腾腾发散果香。我知道这些东西,都是萍萍想出来的,不愿辜负她的好意,喝掉一碗,随后赞赏一番。母亲见我的靴子上都是泥,吩咐内官去拿双干净的。萍萍便笑道:“我刚做好双新的,灰绒毛软垫,屋里穿正好。单哥哥,要不要拿壶热水来,先烫烫脚?”

我就说:“好啊,我正想泡一泡…”随后又喊:“小冰,拿上鞋袜过来扶我。”

哪知她将头一扭,只和姐姐说话。

还好崔流秀等在门外,隔壁屋子已备好热水,不如请主上过去洗。萍萍听见,伸手来搀我,他已弓着背挡在面前,将我扶走了。

洗漱的时候,我便问,这些天内廷有什么事。

他说:“没什么大事,太后与皇后娘娘天天盼着陛下赶紧回来。尤其是琼华宫,陛下不在,夜里娘娘害怕,烛火通宵都点着。”

这老货只拣我爱听的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