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润之在木凳上坐下,简易搭建的铺子,客人却很多,冬天里飘散着馄饨的热气和香气,铺子很小,倒是干干净净,从他坐下起,有一道很明显的视线就落在他身上,他视线一抬,就看到了在老板身后包馄饨的少年,眉目间与老板有几分相似。
那少年约莫十四五岁,还未张开,面庞稚嫩,目光在他和宋瑶之间打量,带着几分哀伤。
宋瑶拿过水壶,给自己和他倒了两杯水,笑道:“这家在京中开了差不多十年了,我打小就喜欢来这吃,今天特地带你来尝尝,看看合不合你的口味,杨姨的手艺可是京中一流,连酒楼那些大厨都比不过。”
陆润之听她这么说,立刻明了,那少年是老板家的,从小与宋瑶认识,对宋瑶有几分爱慕之心。
“你想什么呢?”宋瑶问。
陆润之莫名说了句,“空气有点酸。”
宋瑶,“有人吃饺子蘸醋呢,你不喜欢?”
陆润之笑笑,喝了口粗茶,“没有。”
馄饨上来了,端盘子的正是那少年,他穿着粗布短衣,五官清秀稚嫩,眼眶红红的。
宋瑶将一碗馄饨放到陆润之面前,抽了双筷子递给他,再去拿自己那碗,一抬头看到杨怀书,惊讶道:“怀书,怎么了这是,你娘又说你了?”
杨怀书强颜欢笑,“我没事。”接着目光落在陆润之身上,不死心地问道:“宋姐姐……这是你夫郎吗?”
“正是,他叫陆润之,你可以叫他陆哥哥。”宋瑶大方地介绍,“子澈,这是怀书。”
陆润之冲他微微颔首。
那句陆哥哥怎么都叫不出来,杨怀书扯了扯嘴角,抱着托盘走了。
宋瑶瞧着他的背影,摇摇头,“这孩子今天怎么了,往日挺活泼的,兴许被杨姨骂的有些狠了。”
陆润之瞧着她这幅模样,觉得她在装傻,也没挑明,拿起筷子,吃了个馄饨,果真不负宋瑶的强力推荐,味道鲜美。
宋瑶期待地看着他,“怎样?”
陆润之矜持道:“尚可。”
宋瑶还看着他。
陆润之顿了下,改了口,“很好吃。”
宋瑶这才满意,大口吃起来。
杨怀书躲在门后,看着宋瑶和陆润之之间亲昵的相处,红了眼,今天他算见识到了什么叫做云泥之别,他娘给他取名叫怀书,是希望日后他可以识几个字,而宋姐姐的夫郎有个雅致的名字,还有小字,一听就是大家公子。以前他觉得自己算是这条街上最好看的男子 ,骄傲得不行,今天看到陆润之,才明白书中描写的仙人是什么模样。
杨怀书看了一眼自己粗糙的双手,眼中被失落覆盖,样貌、家室,他样样都比不过人家,恐怕连给人家做小侍都不配。
吃过午饭,两人一起散了会儿步,找了家茶馆,吃茶听戏。
陆润之听着台上浓妆艳抹的男子咿咿呀呀唱着书中曾看过的戏文,手边的盘子里时不时有宋瑶剥的坚果,他不自觉靠在椅子上,姿态放松。
一曲听罢,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小二挨个儿过来收打赏。
陆润之放了一锭银子,小二姐看到这一大银子,眼睛都直了,立刻感恩戴德,又将盘子递到宋瑶面前,想再讨要一份。
宋瑶挥挥手,“他给过了,我俩一家的。”
小二姐目光微闪,保持着良好的职业道德,“好嘞,谢谢二位赏脸!”走之前暗暗打量了宋瑶,心道:这女子生得一副好皮囊,却让那位公子掏钱,该不会是那位公子养的吧。
陆润之看向宋瑶,语气带着调侃,“那小二恐怕误会了。”
宋瑶扔了颗花生米进嘴里,耸肩,无所谓道:“误会就误会了呗。”
陆润之又道:“我以为你会再给她一份。”
宋瑶却道:“我听不懂这戏文,不给。”
陆润之:“听不懂为何要来?”
宋瑶无比坦诚,“你不是喜欢,我瞧你书房里有这本戏文,想来你也没听过,就带你来听听。”
陆润之笑,“那真是难为你陪我坐在这儿了。”
宋瑶摆手,“不难为,我可以看他们长得好看。”又忙补了一句,“虽然也没你好看。”
陆润之弯起嘴角,视线重新回到戏台上,说了句,“嘴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