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传闻,我感觉可信度没那么大,且不论连续生了两个孩子都认奶这事的概率有多低,光从两次作案都用鞭子这事,可以看出写这段历史的人甚至连编都不想编。
比起这个传闻,我觉得贾充对郭槐的态度更值得探究。
按照古人对于传宗接代的看重,贾充如今膝下无子,但他也不急,甚至也没纳妾。
为此,我曾旁敲侧击地询问珠娘:“阿母真厉害。”
珠娘没什么心眼,她略带骄傲地说道:“那是,夫人可是太原郭氏,‘四六五’呢!”
什么四六五,我还九九六呢。
不过后来听珠娘细细讲来,我才知道这四六五到底是什么。
西晋的开国是在门阀士族的支持下完成的,在这种政治土壤下,也繁衍出多方氏族力量。
民间流传这么一段对话:
“魏毕晋出,皆言五□□,五乃泰山平阳河东琅琊京兆,六为弘农荥阳陈郡颍川太原东海,四称河东清河太原范阳。”
“吾不以为然。”
“仆愿闻之。”
“五史过短,六临垂败,惟四最为适宜,故应是四六五。”
下五家为新兴氏族,中六族为没落贵族,而上四宗则正值盛期,故而有四六五之称。
上四宗指的是以裴秀为首的河东裴氏、以崔述为首的清河崔氏、以王浑为首的太原王氏、以卢珽为首的范阳卢氏。
中六族则是以杨骏为首的弘农杨氏、以郑冲为首的荥阳郑氏、以何曾为首的陈郡何氏、以荀顗为首的颍川荀氏、以郭淮为首的太原郭氏、以王朗王肃为首的东海王氏。
下五家为以羊祜为首的泰山羊氏、以贾充为首的平阳贾氏、以卫瓘为首的河东卫氏、以王戎为首的琅琊王氏。
西晋门阀世族发展,各世家大族不仅开始在朝政中占据重要地位,更是通过姻亲等形式笼络其他氏族,以此壮大本族力量。
自西汉始,太原郭氏中人便在朝中占据着重要的职位。而至西晋,太原郭氏更是通过与其他大族联姻的方式获取更大的发展与政治话语权。
例如郭槐的伯父郭淮娶了太原王氏,郭槐的亲妹妹嫁河东裴氏,而郭槐的堂妹则嫁与中山刘氏等。
所以说,贾充可能也并不是有多爱郭槐,大几率不敢惹她。
珠娘说话不免絮叨,我趴在桌上,眼睛虽盯着她,但心思不由走远。
以前倒是没发现,珠娘的唇妆着实可爱,大有一点红瓣梅花雪中绽放之态。
“对了女郎!”珠娘声音骤升,把我吓了一跳,“王妃说女郎近几日身体刚恢复,便想来看完一下女郎!”
“王妃?”
珠娘道:“女郎怎么把王妃也给忘了呢?郎主膝下有四女,贾褒、贾浚、贾南风、贾午。其中王妃与二女郎为李夫人所生,而女郎与小女郎皆是郭夫人所生。
“李夫人?”我扶额,怎么又出现个李夫人。
珠娘道:“李夫人因事受牵连,在乐浪郡流放数年,前不久官家大赦天下,李夫人才得此能回来。”
珠娘口中的李婉是个淑文娴静之人,其知书达理,著有典戒,是洛阳有名的才女。但却因父亲受到牵连,被流放乐浪郡。
西晋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这正位夫人只能是一人。
一位是名动洛阳的才女,一位是太原郭氏之女,这李夫人回来时也不知道这贾府刮起过什么腥风血雨。
“李夫人住在府中?”
“怎么可能!李夫人如今被安置在永年里,”珠娘欲言又止,“女郎是又忘记了吗?当时官家应允了郎主可设两位夫人,但夫人不乐意,所以就.....”
珠娘所说的官家便是那司马炎。
对于司马炎带头同意贾充娶两位正夫人这事我还是震惊,一是惊讶于司马炎对贾充的宠爱;二则是惊讶于司马炎竟带头破坏自己封建统治的根基。
我问道:“李夫人被安置在永年里,贾褒与贾浚难道没有怨言?”
“二女郎性格内敛,她怎么看这件事我也不太清楚,但王妃对这件事是十分不满的。王妃一直对李夫人一流放郎主便再娶一事耿耿于怀。”
珠娘继续说:“所以当年李夫人归来,王妃便极力想让李夫人归位,我听旁人说,便是她让齐王找的官家。”
齐王司马攸和官家同父同母,当年景帝膝下无子,于是乎齐王便被过继给景帝。
按理来说,皇位应该是由齐王来坐,后来不知怎的又变成了司马炎,估摸着司马炎坐这皇位也踏实不到哪里去。
不管怎么说,贾褒后台这么硬,还是小心避让的好,我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