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巴巴

繁体版 简体版
剧情巴巴 > 续命丹 > 第104章 第一百零四章 因果

第104章 第一百零四章 因果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丰年刚读完这条方案,朝堂上瞬间议论纷纷。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抄没所得的东西还能弄成义卖,毕竟犯事朝臣的东西,大家都觉得晦气的很,别说价高者得,就是半价都未必有人愿意掏银子。

可若弄成义卖,并赐牌匾,那就不一样了,就冲着这牌匾,也会有人积极出价。

第三步,正常售卖,即无拍卖价值的常规物件,比如穿过的旧衣服,侍人用的旧家具、锅碗瓢盆等,一律拉去二手市场售卖,售卖所得金额全部入国库。

第四步,捐赠,高氏和石氏府中剩下的米面粮油、牲畜家禽、用过的纸张以及用剩下的墨汁等,统统捐赠给女医署。

刚刚还在热火朝天讨论的朝臣们,听完全部方案后,直接沉默了。

因为这方案实在分的太详细了,详细到直接挑不出错处,也找不到漏洞。

按以往的案例,抄没东西登记归库后,朝廷会把所有东西随便售卖,有的是官员在从中趁浑水摸鱼获利的,根本没人真的去追究那些物件的实际价值几何。

可按皇后的方案来看,除了第三步,其他的都没有什么获利机会,而第三步中物件是拍卖后剩下的,根本不值几个钱。

门下省柳侍中问,“所有米面粮油和牲畜家禽都捐赠给女医署,会不会太多了。”

米面粮油,牲畜家禽在这个时代是硬货,如果能售卖后归国库,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陆萸听后,回,“把这些东西卖了入库,女医署再去请款购买,岂不是浪费人力物力办理出入库?女医署的孩子与日俱增,东西看似多,其实也只是他们半年的口粮而已。”

尚书令杨宪附言,“臣觉得娘娘所言极是。”

他的想法和陆萸一样,那些东西固然值钱,可浪费尚书台的人力办出入库也是事实,他现在只关心义卖所得金额能否超出预计,好弥补捐赠出去的价值。

其实按陆萸的方案,关键不是捐赠物资,而是选取拍卖品,所有物资按四个步骤筛选,认购剩下的可以拍卖,拍卖剩下的还可以卖二手,但价格肯定不如拍卖。

杨宪接着发言,“娘娘的方案臣没有异议,只是娘娘在差人挑选义卖物资时,尚书台的度支曹要派人参与。”

陆萸点点头,“届时,由廷尉署和度支曹的官员一起筛选。”

尚书令无异议,大半官员也就无异议了。

王司徒还在为一千两耿耿于怀,于是开口道,“娘娘的方案看似很完善,但实施起来想必很耗费时间,这期间的成本又如何计算呢?”

陆萸刚要回复,曹壬抢先开口了,“王司徒若想快速处理抄没物资,就让琅琊王氏举家底全部买走吧,朕可以当即给你写下牌匾。”

皇帝向来话少,任太子时也很少用言语怼人,但每开口一次,都能令人终身难忘。

王司徒听到朝臣们因为没忍住发出的笑声,既羞又气,忙回,“皇上高看臣了,琅琊王氏就算举家底也买不起这些物资。”

谢洐忍不住破口大骂,“娘娘拖着病体为国库操碎了心,也不曾计算时间成本,你才认购区区一千两,竟然有脸说耗费时间,我看你就是厚颜无耻,纯属不要脸到极致。”

“你,你怎可当堂辱骂朝廷命官”王司徒气得恨不得跳起来和谢洐打一架。

“我骂了又如何?娘娘的方案中,所得金额有一分是入她个人私库的吗?尚书令和廷尉尚且无异议,你在质疑什么?还是说你是石氏的同党,想替他偷偷昧下这些东西,以便日后助他再次起事?”

“你,你”王司徒再次被气晕过去了。

谢洐骂人总能一次次抓住要害,王司徒也不是第一次晕倒,如今大家也不慌乱了,而是眼观鼻鼻观心地立在殿中,平静地看着王司徒被抬出去抢救。

曹壬再次出声,“众卿是否还有异议?”

“臣等无异议”朝臣齐声回。

陆萸的物资处置方案就这样通过了,剩下事就交由廷尉署和度支曹。

朝臣们差人去交认购金时,原本还担心好东西会被先去的人挑走,谁知文房四宝竟占了整整半个房间,根本挑不完。

当看到一千两银子送出去,却只选回来两个砚台、一支笔、一个笔架和一个笔山,且这些东西都只属于中档物件时,王司徒气得在自家书房大骂皇后是在明目张胆地抢钱。

朝臣有这种想法的也不是只有他一人,毕竟上百两银子,对应的文房四宝真是太普通了,数量也少。

他们甚至忍不住怀疑石氏和高氏是不是也打算开书店,不然何故存储这么多新的文房四宝?

陆萸倒是不怕他们背地里骂她,因为她确确实实是在抢钱。

那些文房四宝实际售卖价格最贵的也才几十两而已,且只有很少几样是抄没得来的,大部分都是她从星火书店的库存里拉来的。

毕竟有人会趁乱昧走抄没物资,但不会有人偷偷往里面加东西,陆萸就是反其道行事,只要他们愿意认购,文房四宝管够。

这次认购,陆萸共收到了四万五千七百两白银。

义卖公告一经发出,报名的富户、土豪和没落世家很多,哪怕廷尉署和度支曹的官员加班加点的推进工作,边筛选、边拍卖也花了整整四个半月的时间才完成。

不过这样花费人力物力也是值得的,因为此次直接入国库的金额竟然高达九千八百万两黄金。

当大家在朝堂上听到入库金额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连续在两任帝王手中亏空的国库终于有钱了,然后又偷偷感叹大魏巨富果真名不虚传。

国库有钱了,是不是各类工程项目就该提上议程了?是不是各项等待已久的开支可以申请了?

朝臣们开始蠢蠢欲动了,他们甚至快要忘了石氏和高氏如今还在天牢里。

几个月前他们才收了两府门客送来的银钱,那时候他们信誓旦旦地答复会想办法捞人。

如今看到国库充盈,就好似自家口袋有钱了,满脑子想的是怎么支钱出来。

有个官员激动过后想起石氏门客送来的银两,良心上有些过意不去,然后启奏:“陛下登基,是否照先例大赦天下?”

此话一出,朝堂上正在兴奋的官员们终于回过神了,是了,若大赦天下,石氏和高氏还是有机会出来的。

曹壬没回复,那名官员又壮着胆继续开口,“臣以为新皇登基,是该大赦天下以示皇恩浩荡。”

朝臣们现在学聪明了,不会没事触皇帝的霉头,没人附和,都在安静地等着皇帝的答复。

曹壬听后,却是一如以往的平静,大家看不出他的表情,也分辨不出他的喜怒。

只见他状似无意地拨动了一下手腕上佛珠手串后,缓缓开口,“佛眼观世,因果分明,种善因者,得善果报,种恶念者,得恶果报。朕登基,与囚徒并无因果,何故要大赦天下?若释放他们,他们种在受害者身上的恶,又该报于何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