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晒化在象盱的海边,正确的打开方式就是应该在这样的空调房里喝着咖啡远远赏海嘛,谁也别想再拉着我下去玩水![喝咖啡美照][玩水美照]】
……
【时隔几年再来象盱镇变化不小,听说是这里的年轻人创业新开的咖啡馆,蛮有格调的嘛[看书美照][喝咖啡美照][海边吹丝巾美照]】
林霁晓一一看过去,还挺有意思的。
唐瑜:【这还只是部分,我想啊,现在的年轻人探店不都喜欢用某书嘛,就去某书搜了一下,又有新收获】
下面跟着的是某书上搜“象盱镇”和“咖啡”关键字的结果。
从封面林霁晓就能认出,那是“静海”。
某书的封面在一个页面上的占比过大,唐瑜就发了几张,内容很有限,林霁晓干脆自己用电脑打开网页版搜关键词看。
内容还真不少。
有一些关于“静海”的内容出现在象盱镇的旅游攻略中,有一些是直接对于“静海”的探店分享,还有一些则是单纯的美照分享,其中只言片语会提及“象屿镇”与“静海”。
她以前看店的时候,见过一些游客会在餐桌和“静海”各个好看的、可以与海合影的角落拍照。她有想到这些人可能会把这些照片分享到社交媒体上,但是当她自己真正看到的时候又是另一种心情。
这是一种类似于欣慰和自豪的情感,“静海”是她付诸过心血与汗水的地方,它能被更多人所知,她很高兴。
更令她感到幸福的是,关于“静海”皆是满满的好评。
有夸它出片的、有夸它味道好的、还有夸它服务到位的。
或许这几个月来日益增多的客流量,也与这些自发推荐的帖子带来的良性循环有关。
每一个帖子,林霁晓都会点看,帖子的图片、文案甚至评论区里的每一条评论她都会仔细地阅读。
有些帖主会分享她在“静海”里的所见所闻,勾起林霁晓往日里的回忆,那一刻,她仿佛与帖主产生共振,他们的人生轨迹在那个瞬间于“静海”产生了交叠,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这其中大部分林霁晓只能想起帖主帖子中所提到的事,关于人她没有多少印象。但其中也有一些,她能和人挂上钩的。
【一个人带娃来海边玩,遇见了新品上市,味道不错,小姐姐小哥哥服务满分!很治愈的一次旅行~】
这是那个独自带娃的宝妈。
【第一次尝试带“豆豆”旅行,结果“姨妈”突袭,美好旅程差点泡汤,好在遇上个好心的小姐姐,这个世界不能没有女孩子TT】
这是那个不幸痛经的女孩。
还有一些,她对不上号,但是记得她的善意的陌生人。
他们的文字带着温度捂热了林霁晓的心。
她没想过有一天她还能在社交媒体上以这种方式被人提及,被人友好地提及。
沈一屿曾对她说,她的加入以某种方式在治愈着“静海”。
她不敢当。
现在的她想要纠正,是“静海”的出现真正地治愈了她。
她盘坐在客厅慢慢地刷着这些帖子,外面天光一点点亮起渗进室内。
林霁晓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路。
白天,林霁晓顾不得沈一屿说的什么放假的事情,她一直兴奋地刷社交媒体和相关的攻略,直到沈一屿通常出门上班的点,她跑上楼去。
这个点没人会去找沈一屿,等他从卫生间收拾完出来的时候,闪灯门铃已经被林霁晓按得跟迪厅的彩球一样闪了好一会儿。
沈一屿慌慌张张地打开门,看见面前的林霁晓,她的眼下挂着乌青,眸子里却盛着亮闪闪的光。
不等他作问,林霁晓把手机塞到他手里,她重新下回了社交媒体,上面是她找的一个某书上账号示例。
她飞快地比着还不太熟练的手语,不太标准,但沈一屿看懂了,她说的是:
【沈一屿,我们一起做个账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