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使大脑重新对陌生的声音进行建构,这又是一个分外漫长的过程。
有趣的是,年纪愈小的孩童的大脑神经可塑性愈强,比之成人更容易习惯并在脑中对电子耳的声音进行建构,因此在植入后若进行适当训练,有很大一部分的儿童植入者都能取得不错的语言发展,甚至与正常同龄儿童无异。
因此听损儿童植入电子耳与进行听能康复训练的时机制至关重要,卫谦如今一岁八个月,并不算太晚。
从卫珣的描述中可知,卫谦在植入电子耳前对声音并无太大反应,不仅面对大音量声响,诸如关门声、汽车喇叭声等,甚少产生惊吓反应,对于有声玩具、亲人的呼唤声也没有太大兴趣,且到了本该牙牙学语的年纪,他却也不怎么发出声音。
在今日的课程中,阙宛舒不断使用不同的有声玩具在他身边发出声响,能注意到他在看见玩具前除了偶尔的细微眼神外,并没有太大反应。
他对于转头寻找声源的反应也很不稳定。
卫珣看得眉头紧蹙,阙宛舒却仍面带笑容,神情自然。
“谦谦,是‘咚、咚、咚’,敲敲鼓!”她手里拿着一个小鼓和鼓棒,一边敲打鼓面一边发出仿真鼓声的状声词,“咚咚咚,敲敲鼓!”
卫谦见状直盯着她手里的鼓棒,探手欲拿,却被阙宛舒交到卫珣手里:“换舅舅。”
卫珣的面色有些僵硬,不过还是在阙宛舒鼓励的眼神下,模仿她刚才的动作和声音:“咚咚咚,敲敲鼓。“
他的语气十分平直,声音也很低沉,并不是幼儿会感兴趣的声音,不过也许是因为他经常陪小外甥玩,因此卫谦对于他的动作和声音更有反应。
他不停挥动着手臂想拿卫珣手里的小鼓,同时嘴里“啊啊“地叫唤着,阙宛舒见状弯起眼睛,将鼓棒交到他手里。
卫谦是个很聪明的孩子,虽然在听觉能力这方面必须从头开始,但他的认知、社交情感、粗动作和精细动作,都与正常孩童的发展相仿,并未落后太多。
只见他拿到鼓棒后,立刻模仿阙宛舒和卫珣方才的动作,用鼓棒大力敲击着小鼓,阙宛舒则在旁配合他的动作说:“咚咚咚,敲敲鼓!”
重复了几次后,她笑着摸了摸卫谦的脑袋,道:“谦谦好棒哦。”
也许是意识到她在夸奖自己,卫谦竟挥舞着鼓棒笑了起来。
阙宛舒脸上的笑意更深,她抬手抹了下他的小鼻子,笑盈盈地说:“这么开心呀,因为老师夸奖你了吗?谁是今天最棒的小朋友?是——我们谦谦!”
她一边说一边握着卫谦的双手举起来晃了晃,逗得他咯咯地不停笑着。
治疗室里一时充斥着女子轻柔明亮的声音与小孩的笑声,卫珣则沉默地坐在一旁,一眨也不眨地盯着阙宛舒。
当她不经意抬起眼,含笑的目光与他的视线在半空中相撞时,他忽然感觉呼吸一滞,心跳骤然漏了一拍。
压抑已久的情感乍然如星火燎原,烧得心脏与灵魂几欲起火。
这时课程也已进行到尾声,阙宛舒正在和卫珣讨论课上卫谦的表现,卫珣表面上神情正经,实则有些心不在焉。
他努力将思绪拉回,却又每每被她絮絮叨叨的话音拉得走神,只好将注意力转到身旁的小外甥身上。
“卫谦的眼神很厉害,能注意到他经常在察觉到玩具的声音前就先用眼角余光捕捉到玩具的身影,这其实是很正常的事,因为当人们的其中一项感官能力较弱时,通常会代偿到其他感官上,所以他的视觉能力分外敏锐。因此在玩具的挑选上,必须得避免过于花俏的声光玩具,尽量选择外表普通,但能发出声音的类型。”
卫珣点点头:“嗯。”
“回去后要持续用今天上课的方式和卫谦玩,毕竟治疗课一周只有一次,只靠这一周一个小时的上课时间就想取得良好成效是不可能的,更多的得依靠家长们在家里与孩子的互动和练习。”
卫珣继续点头:“好。”
今天的治疗课到此便算结束了,在他们离开前,阙宛舒突然说:“对了,关于下一堂治疗课……”
没等她说完,卫珣便接道:“下周三同样的时间对吗?到时候──”
“不是的。”阙宛舒打断了他,当卫珣抬眼看向她时,便见她同样定定地看着他,表情分外认真:“我想知道你姐姐和姐夫什么时间方便。”
卫珣闻言一顿:“……什么意思?”
“我希望下次上课,是你姐姐或姐夫带卫谦过来。”阙宛舒说,顿了一下,她补充道:“对了,保姆也要一起。”
卫珣:“……”
卫谦的治疗课结束后,阙宛舒正在整理治疗室,忽然收到了郑鹿梨发来的消息。
她关切地问:“怎么样,治疗课程一切顺利吗?个案家属难不难搞?”
阙宛舒拿着手机,她想起方才一脸阴沉地推着婴儿车离开的某人,不由在心里叹了口气,手指敲打着键盘,回应道:“是挺难搞。”
何止是难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