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巴巴

繁体版 简体版
剧情巴巴 > 小故事没道理 > 第23章 新年

第23章 新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新年

在我们中原这一带,过年大致是从腊月初八开始的。不管身处各地,只要在这天将一碗腊八粥捧在手里,立刻就有了过年的味道。

做粥的工序很复杂,首先你需要一个清晰的思路,思路有了一切就好办,食材火候什么的都是小意思。红豆花生桂圆莲子核桃等八种干果,再加上家里都爱吃的小料——大抵是山药白薯之类。

关于煮粥,很多人家用的都是大米,也有用糯米的;而少数会吃的人家,用的则是大米糯米掺糙米,那样煮起来又黏又香,小孩子要吃一大碗。

听父亲说,在他幼年之时家里清贫,每年腊八节村东头的道观里都会施粥,那便是一顿难得的美餐…说起来,年味的起源大致于斯。

但在更多人的记忆中,春节的起源应该是在腊月二十三,小年。

在我们这里有一段不成调的童谣,是这么唱的:“二十三儿,喝面叶儿;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来打鼓;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杀鸡;二十八,贴嘎嘎;二十九,去灌酒;三十儿,包饺子。”

小年要祭灶神,这是烟站不成文的规定,也是全北方甚至是全中国的习俗。

祭祀的方法极其简单:把灶糖(有的地方叫糖瓜)装盘往火台那边一摆,摆一天,就算是让灶王爷吃过了。目的是黏住他的嘴,让他到了天上只能说好话,打不了小报告。

还有就是这一天要息灶,让灶王爷休息一天,直到晚上才能开火做饭。

晚饭千篇一律做的是酸汤面叶。

第一碗盛好要挑出来几根在地上,让灶王爷先吃了,大家才能吃。

让灶王爷满满意意的,这一年才算红火。

从童谣中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到,二十四这天的工作就是打扫卫生,来一个大扫除,整洁的迎接新年。

二十五可能是我们这里特有的习俗了。因为我们烟站这边有一面据说是从民国传下来的大鼓,在二十五这一天村里的每一家都要去拿着棒槌敲几下,赶走邪祟,保佑平安。

所以在这一天里烟站的鼓声就没有断过。

二十六、二十七这两天人们忙着采集年货,猪头肉,猪腿,灌香肠,鸡鸭鹅鱼虾蟹应有尽有。市集上热闹非凡,充斥着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以及大家的欢笑声;这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好年。

相比于肉类,小孩子们更喜欢去挑选糖果瓜子饮料之类。

“妈,买点大白兔奶糖吧!”

“妈我要吃鸡蛋糕!”

买到了一袋子糖就开心的像是拥有了全世界。

现在想想,当时总喜欢把糖果装在口袋里装满,可真正吃到嘴里的也没几个。

或许我们需要的不单单是糖果,而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满足感吧…

二十八,“嘎嘎”的意思,应该就是春联了。

平平仄仄之间尽显中华文化之美,一字一句之中饱含纯真善良之愿。

或许有的人会认为春联上写的内容不过是些生意兴隆、阖家欢乐之类,觉得很俗;但是我想说,这都是人们朴实的心愿,就算是俗,那也是雅俗共赏,俗的雅致。

二十九灌了酒,三十就要包饺子了。

饺子馅儿一般都是在那天下午盘好的,面是前一天晚上开始“发”的。到了三十那天晚上,万事俱备,只欠开包。

这时候一般是奶奶擀饺子皮,妈妈包饺子,爷爷下饺子,爸爸和我们坐着张嘴等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