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敢再继续在这里待下去,担心从小儿子的嘴里,听到更令人胆寒的内容。
王大丫和王芳看着能够给自己撑腰的人离开,面色有一瞬间的苍白,但很快恢复如常。
尤其是王芳,想要她放弃岂是如此容易的事。
在李建文的屋子还没传出送给知青住的时候,她就已经在打屋子的主意。
于是,她装出一副为李建文好的意思,一脸的着急,安抚道:
“哎呀!三弟,你呀,怎么又把爸气着了?我们也是为了你们好,明伟和明荣可都是能够留在城里的人,学识比那些被迫下乡的人不知道好多少。
依我看,还是让明荣住进你的屋子,顺道把他几个妹妹的书一起交了,对我们而言是双赢啊!”
说到最后一句话,王芳情绪高昂,似乎一切都是为了李建文好。
可这种话李建文怎么可能会听?
连父亲都被他的话吓退,没有血缘关系的大嫂,更是不被他放在眼里。
就像是没有听到王芳的话一样,李建文直接朝着自家的屋子的方向走去。
出人意料的一幕直接被王大丫婆媳俩惊呆了,不敢置信地看着李建文离去的背影。
此时,王大丫也着急了,飞快地跑上前,想要将人拽住。
“你个死孩子,怎么好赖都听不明白呢?把你的房子让出来,以后就让明伟两兄弟,随时给几个女娃补补课就行。一个个女娃,读那么多书,见识大城市有什么用?”
李建文只觉得自己像是被狗皮膏药贴上了一样,脚下的步子走的更快。
“妈,我可不是蠢货。”
匆匆扔下一句话,大开房门,迅速进入屋子。
一进屋,就看到母女四人齐齐蹲守在里面,目光一致看向门口的方向。
撞上他探究的目光,一个个还不约而同地露出笑容。
这下子李建文还有什么不明白,嗤笑一声,打趣道:
“合着你们都在屋里看我的笑话?”
“嘿嘿嘿!”几人不好意思地笑出声。
“你爸妈,自然是你应对,谁让我们家是你当家做主呢?”
刘芸挤眉弄眼地说。
此言一出,李建文当即高举双手认输,再也不敢说相关的话题,转而谈论起新家的事。
一群人听到新家的消息,纷纷露出期盼的眼神。
见状,李建文越说越有兴致,恨不得将连房子用到的一块石头都说清楚。
还是刘芸看不下去丈夫夸夸其谈的样子,连忙出声打断。
“别说那些乱七八糟的。你打算什么时候正式开工,这个家我是越待越不习惯,天天都是摔摔打打的声音,也就大房和二房受得了。”
闻言,李秋言三姐妹跟着点头。
自从分家之后,李家就没有一刻是安静的时候,尤其是在做饭时。
因为前几年的政策,整个李家就一口铁锅,还是藏下来,所以三家做饭都得等一口锅 。
因为分家的事,王芳觉得自家儿子工作和婚事受到影响,把分走其中钱财的其他两家人,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借着和爸妈一起做饭的借口,每天都要抢占第一个做饭。
可吴招娣分到钱了,也有了儿子,自觉腰杆硬了。
再加上她还有一个王芳不具备的优势——大女儿李大妮可以提前赶回家做饭。
于是,争抢风波不断。
刘芸不喜欢跟这两个人牵扯,每天都是最后吃饭的,吃的肚子都不舒服。
修建新家,刻不容缓。
“嘿嘿嘿!我已经看好时间了,后天开工,正好我明天把预订好的砖块搬回来。”
说到建新家,李建文的心也很火热。
他也非常渴望能有自家的一个新家,不止是在理论意义上,还是在现实意义上。
李秋言三人也早就知道自己即将会有独属于自己的房子,对新家的建成非常积极。
翌日,在吴招娣几人的火热宣传下,整个村子都知道李建文一家用旧屋换宋清栀教学的事。
作为当事人之一的宋清栀,自然收到知青的询问。
“宋知青,他们都说你愿意给乡下人教书,就是换一间房子住,是真的吗?”
面对八卦人人都好奇,一听到有人发问,其他知青纷纷伸长了耳朵。
宋清栀既然已经决定住下,自然不会遮掩。
面对众人试探的眼神,郑重点头回道:
“对!村里人说的没错。我就是用教三个小姑娘的小学知识,换取一段时间房子的居住权。”
“嘶——”
“居然是真的!”
“村里居然允许这样操作吗?这样下来,就可以自己一个人住了。我怎么就没遇到这种好事呢?”
……
一时间,议论声骤然响起,纷纷表达心中的震惊。
第一批的知青,可以说都是有来路的,之前的居住条件不知道好上多少。
来到农村后,需要住在泥土搭建的炕上也就算了,还是一大群人,一整排地睡在炕上,根本无法适应。
但是和大队长申请自建房,又不允许,说是没有这种政策。
在知青们看来,不过就是不想给知青们侵占宅基地的借口罢了。
现在宋清栀外出独居的方式,似乎给了她们一个新出路。
说是教学换住,真实的原因不用想都知道。
一个连对知青都没什么耐心的人,怎么可能当农村小姑娘的老师?
宋清栀一看,就知道不少人心中已经动了小九九,心中只觉得好笑。